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真人-AG真人平台-AG真人电子游戏平台!|阅读丨历史中的捕快地位非常低下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 23:48:02    次浏览

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,总会涉及官场内容,捕快和衙役也是官府衙门中最常见的职业,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衙役是在升堂时,持水火棍齐喊“威武……”的人,而捕快是能文能武、查案破案之人。他们不仅是两种职业,层次也差得不止一点两点,但实际上,“捕快属于衙役的一种。” 门槛低混混都能当,但必须是男丁在电视剧中,想要当捕快需经过严格的考核,文治武功等各方面的素质更是一点儿也不能差,捕快的形象也瞬时在众人眼中“高大上”起来。而实际上,“当捕快不需要严格考核。”据文史研究者,文史专栏作家黄亚明说道,古代老百姓有义务免费到政府机关当差,类似今天的义务兵和预备役,古代政府规定民户子弟有到政府当差(即差役)的义务,或者说做衙役是当地政府摊派到老百姓家的一种义务。至于是否分配做捕快,由主官和分管官员决定。但是捕快选拔的门槛非常低,“捕快属于衙役的一种。”而衙役是没有品级的,而且也没有官方身份,只属于为衙门服役的性质。所以说捕快也就相当于临时工,目不识丁的农民可以做,整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儿也可以做。“当然,作为承担拿贼、破案和催租税职责的捕快,身体强壮,手脚利索,头脑灵活是必要的,否则面对凶残的‘坏人’,很可能案子未破、贼未缉拿,自己就玩完了。”当然,虽说当捕快的门槛低,但是有一项规定还是得遵守的—— 必须是男丁。所以在一些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少女捕快形象,明显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,戏说而已。地位低贱民身份,科考结亲都受限拿贼、破案、催租税……捕快要做的事并不少,而且也很重要,所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,捕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虽然作用挺重要,地位却上不了台面,因为“捕快是贱民身份。”黄亚明表示,这些贱民同倡优奴婢同列。“捕快不准捐纳买官,其子孙要在脱离捕快的身份三代后,才算是‘身家清白’,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。”此外,捕快的婚娶也要“门当户对”,不许与地位高的人结亲,不能和“资本家”结亲,更不能和官僚结亲。“武松曾做了都头,但被张团练利用时,也只许以婢女玉兰为妻。杨雄虽有武艺,但因为身份是刽子手,也只能‘娶了大户人家的婢女潘氏。’”所以捕快等衙役为士绅所不齿。“元朝把人分为十等,一僧二道,三官四吏,五皂六隶,七倡八优,九儒十丐,官吏之下便是这皂隶,只比演员、儒生体面一些。”那为什么缉盗破案这么重要的职位,要由贱民来做?“因为捕快干的活儿,在古人看来,是一种贱业,得罪人的活。总是要抓人拿人,总是跟坏人坏事打交道,正经人不屑于此,所以,只能让贱民来做。做不良之事者,只能是不良之人,所以,在中国古代,人们也称捕快为‘不良人’。” 工资少养活自己都困难,贪污受贿搞创收虽说捕快地位不高,但好歹是为官府服务的人,工资方面不会太寒碜吧?然而事实是“天下吏人,素无常禄,唯以受赇为生。”这是宋代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里的记载。由此可见,捕快并无固定工资。此外,“清律规定,捕快等衙役的服务期分别是五年和三年,期满继续留任者,州县官要受惩处。他们的工资称为工食银,也就是生活补助,一般是一年6~12两银子。”黄亚明表示,这点银子养活自己都困难,根本不可能养活一家人。所以,捕快在职时多会贪污受贿,大搞灰色收入,为自己准备后路。“张鸣教授曾解读过捕快的收入,他说在官面上没脸面的捕快,做起恶事来,自然肆无忌惮。”黄亚明表示,老百姓摊事被拘,若要少受折磨,得送“脚鞋钱”、“酒饭钱”。如果被拘者暂时不想被送到官府,得给“宽限钱”、“买放钱”,甚至原告要撤诉,两边都得给捕快“说和钱”。更恶的事儿叫“贼开花”,如果有了窃案,捕快往往会指使拿住的贼多加攀指,把一些没势力但家境富有的农户指为藏赃之所。当然,这样的攀指,开始不会让县令知道,但被攀指的农民,多半会央求捕快想办法,这样,大笔的钱也就来了。收了人家的钱,还落个人情。最常见的恶事是催缴钱粮。凡是碰到不肯痛快缴税的农户,捕快就把户主抓到衙门,关在班房里横加折磨,无所不用其极。直到被抓的人的家人实在看不过去了,乖乖把钱粮交了,人才放回去。当然,还得给捕快们额外的辛苦费。人数多人口数万的县,衙役能上千官府将公权力交到了“贱民”手中行使。所以,固然捕快的地位不高,甚至为士大夫们所轻视,但实际上,“捕快在普通百姓中可威风极了,一点贱的影子也没有。”黄亚明表示,他们动辄拿人、锁人,谁见了都会惧他们三分,“老百姓都尊之为捕快老爷、捕翁,街上做买卖的,都得定期‘孝顺’,交保护费。”所以,尽管捕快的身份是贱民,但他们却能利用自己的职位轻轻松松地获得大量的灰色收入,这就使得不少人对捕快这一职位趋之若鹜。所以当捕快的门槛虽然低,但如果真想成为一名捕快,也真不是那么容易,一般都是要花银子买的;费尽心思也买不到的,就索性不要捕快名额,心甘情愿地放弃平民地位,来做帮役;求帮役也不得的,可以做白役,但是没有一分钱补贴。“很多大县,帮役和白役,动辄数以百计。”根据明朝《松江府治》记载,当时的松江县有四十位捕快编制,但这四十位够不够呢,不一定,与松江府相邻的,另外一个县华亭县,它的捕快编制是八十名,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,一个捕快去具体办案的时候,身边往往会带两个副捕快,而副捕快又会带着自己的几位帮手或伙计一起去办案,人多才有可能抓住案犯,因此在具体办案时,往往人数很多,这样一来,虽然编制上一个县衙也就是几十个捕快,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,数量可能要达到二三百人。“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:门子2人,皂隶16人,马夫12人,禁卒8人,轿夫与伞扇夫7人,灯夫4人,库卒4人,仓夫4人,民壮50人。”黄亚明表示,但实际上的衙役数量大大超过了编制。一般来说,一名正式衙役,手下往往有三四名“白役”。通常,小县有衙役数百人,大县有上千人甚至数千人。据清代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记载,他到巴县上任时,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。一个数万人口的县,有数百名吏员,上千名衙役,怎么也不能说成是“小政府”。来源丨半岛都市报